活力健康港

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运动航道 你的位置:活力健康港 > 运动航道 > 健康港口 《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》之第十二条(2)

健康港口 《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》之第十二条(2)

发布日期:2025-04-18 16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
图片

图片

我们再具体看看桂枝汤的方剂。桂枝汤是由五味药组成的:桂枝 3 两、芍药 3 两、甘草 2 两、生姜 3 两、大枣 12 枚。这儿桂枝有一个去皮的要求,桂枝去皮从我知道的这些数据里边,我感觉有一种解释是比较合情合理的,古代的时候桂枝和桂皮是混在一块的,都通称桂枝,要求把桂皮去掉,这样的解释我觉得比较合理一些。桂枝是很细的小枝,桂树上的小枝条,去了皮以后影响疗效,它的有效成分大部分都在皮上。另外炙甘草,我现在临床当中都是用生甘草,真要用炙甘草的话,你得自己来炮制。现在大概药店里面那些炮制恐怕都不大规范,炙甘草和生甘草一公斤里边就差那么一、二块钱,用蜜炙,我觉得可能性很小。我一般是不用炙甘草,当然如果有机会自己炙的话,我觉得还是用炙甘草较好一些。这五味药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?我一直持这个观点,我们对药的认识到现在还是停留在很肤浅的阶段。我觉得宁可少说一些药,也要找一个准确的标准,是得跟临床实践相接轨的。跟临床实践相接轨,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经方里边这些方剂和方证。咱们看看这个方剂里边,桂枝和生姜这两味药,它两个有共同的特点:一个它们两个都能解表,都是解表药。大家都知道煮姜汤喝,轻微感冒就可治好。同时这两味药又都是健胃的药,这个方剂为什么还可以治胃炎哪?实际上也是这两味药的作用。从解表这个角度来说,这两味药就是这个方剂的一个主药。

图片

365站群VIP这两味药的两大主要功能哪来的?它在别的方剂里边有哇,像小半夏汤,半夏生姜汤,这一类的药都是治胃病的;包括吴茱萸汤,都是治胃病的。治胃病的方剂都有生姜,这个生姜肯定能健胃,而且在生活当中大家都知道生姜是养胃的。桂枝也有健胃作用,从其他的方剂里边也能看出来。就是说临床当中,最起码这两个特性它们都有,既能解表又能健胃。解表的药有得是,光是经方里边,像防风、葛根,为什么这专门挑桂枝?当然是临床当中实验出来的,多少药当中筛选出来的,这肯定的啊。为什么筛选桂枝和生姜呢?你看它治的是什么?人体有些不足了,汗毛孔关不上了,体表出现疾病。人体不足首先是能量不足,能量的来源不就来自于肠胃嘛。这两味药就能同时既能改善肠胃的吸收功能,又把吸收的这些能量最大限度地给你运送到体表,用来解表。甘草和大枣,就是辅助剂,辅助桂枝和生姜安中养液,改善肠胃的吸收功能。它们改善的方面又补充了桂枝和生姜的不足,而且这两个是典型的甜药,都有缓急的作用。芍药这个药很值得人们琢磨。我对芍药的理解,我想芍药甘草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芍药的药性。芍药甘草汤治什么?前两天我跟大家说过的那个医案,不宁腿综合症,他吃了就好了,还包括抽筋呀、腿肌肉痉挛呐、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痉挛。再看当归芍药散,在治腹痛的同时,它还能治贫血。芍药在里边用量那么大,那种腹痛相当一部分的原因跟芍药甘草汤的腹痛相似。但是它跟血分关系比较大,常常会出现在妇女身上,像妇女的一些痛经,没有明显里寒的那种痛经,应用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就比较多。我们从芍药甘草汤治的证和病,我们再想想其他芍药的一些方剂,我们会发现芍药这个药,严格的说它是一个血分药。用它主要可以做什么呢?我记得上一次跟病人解释,你之所以有了不宁腿综合症,是因为你的肌肉里边缺少某种营养,这个芍药吃进去以后,就可以改善你人体合成这种营养的机能。实际上桂枝汤证的表证,这个时候肌表也是缺少营养,芍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它能让人体改善促进人体合成某种营养的那种机能,恰好对桂枝汤证有利,对治疗桂枝汤证有帮助。这是我的理解。

图片
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方后注解需要说的,一个是桂枝汤里边它有一个㕮咀三味,就是桂枝芍药和甘草。其他的,大枣是擘的,生姜是切。我在谈经方药量的时候曾经跟大家提过这个事,“㕮咀”两个字是我真正理解经方药量的一个突破口。在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之前,我对经方药量的实际临床应用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。为什么说我自己的解释呢?因为直到现在大家对经方药量的认识仍不能统一,这是很不可思议的。考古发现明明给你说了,汉代的量折算完了以后,就是汉朝时候的一两就等于 15.625 克。但是我们拿着这个量套在经方方剂上,发现量太大了,了不得,一直就统一不下来。所以我怀疑经方这两本书,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,跟失传了差不多,没人用了。已经没人用了,都理解不了,用了净出事。后来就跟现在的日本人收藏一样就把它收藏起来,没人会用。几百年的时间人们都不太去关注它,后来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局面。如果说一直延续下来的话,它的剂量上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出入。现在这个解释很多了,标准的解释是一两等于 15.625 克,有的说一两等于 14 克,有的说等于 12 克,还有的说等于其他的,有的说等于 3 克,有的说等于 1 克。多少的都有,就是说各抒己见,无法统一。这在一个医学上来说,是匪夷所思、简直没法让人相信的事。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。我当时在理解“㕮咀”这两个字之前的时候,对那个量有我的解释,既要尊重考古的实际数据,同时也要尊重我们多少年的临床实践。认真的对待“㕮咀”这两个字,再仔细揣摩其他方剂的方后注,有的要求锉、有的要求加工成粉剂,把所有这些问题都串起来以后,最终得到了一个逻辑上讲得通,理论上讲得通,临床实践上也能讲得通的一整套的对经方药量的一套准确的理解。这是我自己认为比较准确的。

图片

“㕮咀”是用牙咬,用牙把药嚼一嚼。因为古代的药它比较整,以桂枝为例,我们现的桂枝饮片跟绿豆粒、黄豆粒那么大,根本不用嚼。张仲景或之前那个时代,桂枝是比较长的,甘草、芍药都有可能是一大块的,在熬药之前,如果简单地掰上几掰就拉倒了,那么煮不出多少东西来,他让你“㕮咀”一下,就是把它放到嘴里面嚼一嚼,像这么大一块一块的用嘴嚼一嚼就很正常了,很容易理解。嚼的意思是把它质地松软了以后可以提高疗效。这不就是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嘛。也就是说药物越碎它疗效就越高。再往下包括那些粉剂什么的就好理解了,丸剂、散剂为什么会服那么少?这就顺理成章了。我们今天学这个桂枝汤,还带了一个我们现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很重要的事,桂枝汤这个药很平和。他要求你嚼一嚼,按它的原量桂枝是三两,按 15.625g 每两,四十五六克的样子。这个四十五六克的桂枝如果再嚼了,这个药量按我们今天来看是比较大了。其他的药芍药甘草也要求这样。我们今天用的话,如果给病人开回去做汤剂的话,直接开 45 克,就是说按着它这个原比例,桂枝是 45g、芍药 45g、甘草是 30g、生姜是 45g,这个事没问题的。但是你得按着它方后注里边的要求去服药。其实桂枝汤这个药,一个是比较平和,另一个你也不可能喝多了。他让你还连着喝,如果不汗出的话,你就可以喝了这一碗,过会儿再喝一碗。但是一旦汗出了,你就不要喝了。这就杜绝了因为喝多了会出副作用这是一点。另外一点呢,他也要求你可以一再地喝,你要是老好不了,也可以多喝几次。说明这个药本身是比较平和的。

图片

365建站我们今天按 45g,按一两等于 15.625g 开没有问题,实际上是三次的服用量,相当于每次开的 15g 的桂枝。我们今天开的 9 —12g 的常用量, 15g也就稍微多了一点。再加上这个方剂要求,这三次你也可以连着喝,但是一旦出了汗就好了,就不要喝了,这是这个方后注里面我们应该体悟到的。这个方后注里面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,《康平本》里边“一日一夜服,周时观之”之后,“服一剂尽”以后的这些文字是另起一行的,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单独的段落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段文字,不是原来的方后注的内容,是后人加的。不管是谁加的,是张仲景也好,王叔和也好,或是说王叔和以后的人也好,都不要紧。其实加的这些东西呢,你仔细一看,可有可无,没有也不要紧。你看这些禁忌,我在临床当中都不要求,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不要求病人忌口。这些东西好像多少有一点虚。因为在原文里面像哪一个方剂的加减,大部分都是另起一行的,都是一个单独的段落,那根本不是经方里边的东西。这一点很重要,这种情况,在《康平本》里边一眼就能看出来了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活力健康港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